第一足球网

图片
自行车文化

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

首页 > 自行车文化 > 新闻浏览

专家调查称合肥自行车出行太难 建议改善交通网络

来源:新浪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2-23 14:40

在合肥,标准的自行车道非常少。城市日益拥堵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出行,步行、骑行成为新潮流。令人尴尬的是,在合肥一环区域骑车并不愉快。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负责人曹庆锋对合肥自行车通行情况做了一番调查,并提出了自行车交通网络改善的规划设想。

A调查:骑行碰到四道坎

合肥市一环地区是城市核心区域,用地混合度较高,开发强度高,商业、医院、学校、行政办公、居住集中,自行车出行比例较高。但调查发现,自行车出行存在一系列问题。

问题一:车道太窄

一环内自行车道机非混行比例较高,占到了44%,道路通常未施划自行车道,受机动车行驶和停车侵占,自行车行驶空间受限。自行车道宽度3.5 米以上的只占到29%。

问题二:停车占用

一环内自行车道与路边停车矛盾较为突出,约55.1% 的路段存在停车占用,其中双侧停车占42.4%,单侧停车占12.7%。

自行车行驶路线不连续。多见于新建道路断面变化处,主要是由于在道路设计时对自行车道细节考虑不周,不利于骑行者按设计行驶路线骑行。经常有笔直自行车道由于公交港湾而发生偏离,且在偏离处无任何引导标识,从而导致大量自行车径直骑上了公交车道。

问题三:路面不平

自行车道通常采用沥青或水泥混凝土路面,但近年来很多交口的自行车道铺装变成了地砖。还有一些交口及单位出入口处,自行车道上砌上了路缘石,由于路缘石高于自行车道,形成了一道小坎。这些障碍促使骑行者走上机动车道。

问题四:天桥挡路

一环以内共有32 处立体过街设施,大多设置于一环路。其中50%的立体过街设施没有设置自行车坡道。以北一环(蒙城路-阜阳路段)为例,全长900米,全段封闭,自行车过街需绕行较长距离,因此自行车逆行比例较高。

南国花园天桥虽然在楼梯外侧设置了自行车推行坡道,但坡道较窄且陡,推行过街比较吃力,很少有自行车过街使用天桥。

B设想:打造“321”网络

针对核心区自行车交通现状,改善规划提出打造“三级网络、二级换乘、一条休闲道”的改善方案。

自行车道分主次

自行车道按功能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三个等级的自行车网络。

其中,廊道主要是为中长距离自行车出行提供较高标准的专用道。廊道的布局方案可考虑为“一环三横三纵”。具体来说,一环:一环路两侧金融机构、高层写字楼、综合商业体聚集,成为重要的交通发生吸引点,自行车交通需求较大。三横:清溪路-寿春路,长江中路,芜湖路。三纵:蒙城路-金寨路,阜阳路-徽州大道,明光路。

集散道主要起到自行车流集散的作用,相当于城市道路中的次干路。主要选择利用次干路以及部分条件较好的支路,基本能为自行车提供宽度2.5米以上路权的道路。连通道主要起到地块间的连通作用,相当于城市道路的支路。自行车连通道主要选取城市支路及部分街巷。

设多个换乘枢纽

打造两级换乘(B+R)体系,加强一环内自行车系统与全市公交系统的联系。加强自行车与轨道交通、大容量公交、常规公交站点之间的停车换乘,通过这种复合的交通出行方式,可以延长自行车的出行距离。

根据换乘枢纽的功能,拟将一环内的换乘枢纽划分成两类,一级换乘枢纽位于自行车廊道上或大型客流轨道换乘站点,二级换乘枢纽主要位于轨道中途站、大容量公共交通站点。

打造休闲骑行道

自行车休闲道的建设多依托于河流、公园等,而一环内水系丰富,公园众多,有着良好的自行车休闲道建设条件。曹庆锋认为,一环内以环城水系和南淝河条件最为优越,但环城水系没有贯通,不利于建设连续的休闲道。南淝河作为合肥的母亲河,水系连续,岸线资源丰富,较适宜作为自行车休闲道。

对于现状具备桥下通行条件的桥梁,可以利用桥洞或者桥下亲水步道建设自行车道。对于现状不具备行人通行条件的桥梁,可以在桥墩处设置水上栈道,保障自行车休闲道以及亲水人行步道的连续性。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6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