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

图片
会员专区

Member style 会员风采

首页 > 会员风采 > 新闻浏览

新民晚报:永久与凤凰的自行车美学

来源:新民晚报(B05: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作者:张磊/博士(上海师范大学) 发布时间:2013-06-04 11:36
上海从1926年起开始生产自行车,抗战爆发前已拥有一定的整车生产能力。建国前,上海生产的自行车品种仅有扳手牌28英寸镀铬平车一种,车型设计和生产工艺皆源于日本,车体较重,质量低劣。
近代的国产自行车业从贩卖、维修国外车型起步,逐渐过渡到通过仿制和进口部分零件组织装配型的生产。由于各地仿制原型来源复杂,零件规格不一,质量、产量和成本均难以满足建国初期的内外贸需求。1955年,一机部提出由上海、沈阳、天津三家自行车厂联合设计标准定型的自行车(简称“标定车”)。这种后来俗称“二八大杠”的车型是在德制Diamant、苏制B-110等国内外近十种原型车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同年底,上海自行车厂试制成功10辆永久牌28英寸PA-11型平车。伴随“标定车”诞生的还有永久牌的新商标,这个将汉字演绎为自行车造型的经典标志是由张雪父和邵再生共同创制的。
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是从设计原型向自主创新转化的必要环节,为进一步走向独立设计和建立民族化的产品系统奠定了基础。1957年,上海自行车厂又根据城市骑乘特点试制成功永久牌31型26英寸自行车,开创了国内轻便车的先河。该车型的设计以英国三枪(BSA)牌轻便车为主要参考原型,采用燕式把手、单撑脚、窄胎圈和小坡度前叉的设计,结构轻巧美观。
从左往右分别是永久牌QE-36型、31型和PA-13型(1975)
“大跃进”伊始,上海自行车业发起了赶超英国兰苓牌自行车的倡议。上海自行车三厂由近300家小厂合并而来,在这场赶超“兰苓”的运动中,该厂生产的“凤凰”(“兰苓”在旧上海俗称“凤头”)很快后来居上,和“永久”以及天津的“飞鸽”并列为全国自行车三大品牌。
五十年代的“永久”在质量和信誉方面已是全国龙头,但在车型方面仍以模仿舶来品为主。六十年代初,上海自行车业响应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大力支援农业”的号召,突破性地推出了国产自行车设计史上最具有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的经典车型——载重自行车。
载重自行车的创始型号为1962年的永久牌ZA-51型。该车型打破了将自行车仅视为代步工具的“城市思维”,注重短途运输的农村需求,因坚固耐用而被誉为“不吃草的小毛驴”。其设计特色包括:第一,通过加大车圈直径和车胎宽度,采用扁铁四撑式弹簧衣架和双撑式撑脚等方法,在骑行安全的前提下达到100公斤以上的荷重能力。第二,拉长车架至64CM以保证骑车者在载货后能前上车。第三,使用适合载重操纵的48CM阔车把,并可防止转向时碰擦膝部;第四,针对农村维修不便,车身上添加了简便工具包。后来上海自行车三厂也开发了凤凰牌载重车,另外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邮电专用自行车,目前仍在使用。
1964年,以“兰苓”为赶超目标的高级车型——永久牌和凤凰牌的PA-14型平车开发成功,一上市就销售一空。这两款车型由于车架、前叉和链条等主要部件都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锰钢制造,故又被称为“锰钢车”(后因改用铜锡合金,型号变更为PA-13型,70年代恢复用镍之后仍沿用)。
七八十年代的自行车步入旺销不衰的鼎盛期。上海产的“永久”和“凤凰”因装潢精美,质量过硬,成为计划经济年代的时尚经典。其中凤凰牌PA-18型和永久牌PA-17型分别作为PA-14型的简化版,以最高的性价比跻身“四大件”之首,受到全国消费者的普遍钟爱。
摘编:hejuelin;   摘编日期:2013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