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足球网

图片
自行车文化

Bicycle culture 自行车文化

首页 > 自行车文化 > 新闻浏览

景中漫步自行车畅游 绿道绘出西区最美滨河景观

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3-19 09:42

今后,省城市民将有新的休闲好去处——西宁首条“绿道”落户西区,该“绿道”不仅将成为最美滨河景观,还是市民漫步、自行车骑行等休闲活动的最佳所在。

西宁首条“绿道”6月底完工

据悉,城西区“绿道”项目将于今年6月底完工。

去年,西宁市城西区率先引入“绿道”概念,在湟水河畔实施绿道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为:自行车道、游步道、景观节点、标识标牌、灯饰亮化和公共厕所。近期规划中,该项目东起秀水桥,西至海湖新区湿地公园,全长7.5公里,贯穿了鲁青公园、人民公园、文化公园、火烧沟景观带、海湖新区湿地公园等多处城市公共绿地,充分结合现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资源特征,给广大市民提供全新的户外健身休闲空间,实现“景城一体化”。在中长期规划中,城西区“绿道”建设将不断拓展和延伸,与全市“绿道”项目融为一体,相互贯通形成环状网络,逐步建成绿色环保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据介绍,城西区“绿道”建设项目分两期实施:2014年投资2000万元,实施秀水桥至海湖新区湿地公园自行车道和秀水桥至新宁桥游步道。2015年投资2000万元,继续完善秀水桥至海湖新区湿地公园自行车道,完成新宁桥至海湖新区湿地公园游步道建设。同时,计划对六一桥至秀水桥段实施绿道项目,市规划局对该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投资额及工程量需规划审批后确定。

目前,去年实施的各标段已于3月10日复工,今年实施的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全部工程将于6月30日前全面完工。项目竣工后,实行公司化管理,由管理公司负责自行车租赁、绿道日常维护等工作。

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依托河滨、溪谷、山脊等自然风景建设,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主要由人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和停车场、租车店、休息站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缓冲区构成。“绿道”兼具生态保育、休闲游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将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不仅提升城市品位,也使城市空间更加协调。 

西宁河岸将有滨水体验区

多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生态治理项目,西宁收获三河六岸景观。但很显然,目前的这些还远远不够。

湟水河和南川河无疑是西宁人的母亲河,对西宁地下水的补给和流域内生态环境的调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今这两条河流面临泥沙污染和大量垃圾侵袭的危害。同时,河滨景观比较单一,滨水两侧用地混杂,整体滨河空间意向风格不明显,特别缺少多样性的滨水活动空间。为此,城西区打造首条“绿道”,也是对湟水河、南川河的河岸景观进行提升和改造,改善两河景观空间结构,提升两河河岸景观质量。

据介绍,根据《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等要求,分析西宁盆地地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特征,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在立足区域文化地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议,打造景观整体架构为:一轴两带,三区六心,绿锲多点,风貌和谐。同时,把南川河打造成西北地区最具生态性的景观示范性河道,形成具有活力性、栖息性、呼吸性和体验性的城市绿色廊道。打造滨水门户景观活力区、滨水高尚生活栖息区以及滨水田园文化体验区,增加滨水社区绿地和带状滨河公园服务两侧居住及教育功能,提高绿锲的景观渗透性和功能复合性,重点打造门户地区的金融商务中心,形成环抱之势成为收尾的亮点。滨河公园设计结合本区的商贸行政中心所在区位,在循化路口设置一处商业休闲中心与其在景观上遥相呼应,同时又能满足未来城市对商业设施的需求,以多条东西向绿带来强化景观渗透性,以原生态的大地肌理作为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充分利用田园沟壑和现有村落,发展以田园文化为主题的滨水体验区。

“绿道”建设分为六大段

据介绍,城西区“绿道”建设将分为六大段实施。其中南川河段分为两段,即昆仑桥至五四桥、五四桥至秀水桥;湟水河段分为4段,即秀水桥至鲁青公园、鲁青公园至新宁桥、新宁桥至海湖桥、海湖桥至火烧沟。

整条“绿道”植物以乔木作为基调树种,结合干净明朗的低层灌木地被,部分区域适当使用垂直绿化。在靠近市区人气较多的区域增加花叶类灌木地被点缀。采用生态修复等手段,丰富生态的植物群落。同时,坚持以生态保护、因地制宜、适地适种为绿化设计原则,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性,营造有色彩、有层次、空间丰富的植物景观,提升景观的游赏乐趣。

绿廊滨水公园将扑面而来

据悉,城西区“绿道”规划将有五大特色亮点,绿廊、滨河公园等都将在未来建设中扑面而来。

●绿廊系统:绿廊系统规划设计中,植被的设计规划设计将遵循“生态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因地制宜、适地适种”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场内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维护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对场内受到破坏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地带性植物为主,采用生态恢复等技术手段,恢复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植物群落,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态灾害。景观较好的区域不过密种植植物,提供一些视线通廊,确保视野可达区域绿道周边的人文及自然景观。

●滨河公园:南川河段结合现有滨河步道以及沿河休闲小游园进行设计改造,调整设计为景观、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滨河公园。湟水河段,利用现有滨河路改造成为慢行道公园系统,考虑地区现状进行高差处理,分为步行道、自行车道、无障碍道和综合慢行道,考虑市民安全,尽可能实现人车分流,利用现有滨河道改造成自行车道,在较宽的绿化带中设置人行横道,尽量做到两侧有景可观、步移景异,同时满足旅游、护林防火、环境保护及生产、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

●标志系统:滨河景观标识系统包括信息标志、指路标志、违章标志、警示标志、安全标志和教育标志六大类,满足公园使用者的指引需求。

●节点系统:依托现有游览设施及城镇设施,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和相应的水电、能源、环保、抗灾等基础工程条件。发展节点系统的设计本着“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不随意改变发展节点所在地的原有风貌,只对其进行适当的生态修复,使其更符合区域绿道的功能定位。

●基础系统:因地制宜地布设基础设施,并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南川河段情况较为良好,不需要另辟蹊径,只需进行局部整改修补就可使用,湟水河段的人行道是在绿化中开辟的新路径,属于被开辟的路段,根据人行走痕迹,尽量保持路两边的生态景观。

西宁文化特色不缺位

“绿道”不仅仅是一条景观大道,还是一条文化大道。根据景观分段,景观设计上融入西宁当地地方文化特色,从景墙、铺地、小品、坐凳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展示西宁的文化特色。同时,根据景观分段规划,对西宁不同类型的文化,如民间艺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自行车赛等,进行分段展示。特色文化的展示还将体现在第一足球网细微之处,如垃圾桶、园灯、矮灯、标示牌、管线、排水井盖、台阶灯,都将进行统一的细部设计。

摘编:admin888;   摘编日期:2015年3月18日